九游野生娱乐动物园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物园
在中国东北边陲的山林里,在风雪刺骨、白雪皑皑的冬季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科学家,不是军人,却拥有最原始的坚韧。
一月份的珲春,最低气温常常跌至零下三十度。积雪能没过膝盖,巡护员们却仍要穿梭在密林深处,按计划维护红外相机、记录动物痕迹和清除老猎套。防寒服一层层裹在身上,水壶中的水已结冰,眉毛和睫毛上挂满了冰霜。
“虎留下的脚印是热的,会在雪里稍微融出一点边。”,巡护员杜佳兴说。在杜佳兴的眼里,雪地里的一点细节都像密码。从普通巡护员到巡护队长,身份的改变背后是价值观的转变。他说:“我们以前追着它们跑,现在是护着它们过冬。我们现在的巡护更智慧了。”
在这片辽阔的边境林地,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至关重要。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和合作伙伴开发的“智慧巡护”系统已在珲春和东宁等多个东北虎豹保护地推广使用。
巡护员使用手机App打卡、拍照、上报问题,实现了信息采集与管理的数字化。通过平台的智能化应用,巡护员能实时记录与分析巡护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未来生态保护的数字化转型积累了经验。
更有意思的是,AI后台算法能够协助巡护员规划更高效的巡护路线。简而言之,系统基于野生动物频繁出没的位置、历史上老旧猎套多发区域、以往的巡护记录等信息,结合野生动物的饮水点、取食地等关键生态活动区域,综合分析出当前更需要重点巡护的路线,从而提升巡护的精准性与覆盖效率。
“我以前写一张巡护表格要半天,现在点几下手机就传上去了,还能看地图。以前巡护路线也得花很多时间设计,现在有了App,根据提供的数据来制定线路也方便了很多。”
来自大学的支边巡护志愿者沈傅冕说:“这些数据,不仅帮助管理部门评估盗猎风险,还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多便捷的统计以及管理分析结果,同时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第一手生态资料。“
很多东北的社区村民,原本靠山吃山。曾经,捕猎是他们与自然的一种相处方式。如今,随着全面禁猎、天然林保护工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正式成立以及生态补偿等保护政策推动,社区村民们正逐渐成为了生态保护的“主力军”。他们熟悉地形和环境、了解动物习性,在接受了专业培训后,成为了当地“生态网格员”或“社区巡护队员”。
每次行动,他们分头进入不同网格区域,背着装备,记录巡护轨迹。他们架设监测红外相机,清理猎套、拆除兽夹,及时掌握虎豹的动态。“那些以前我们拆不掉的偏见,后来都被我们巡护的一条一条路线磨掉了。”一位社区巡护队员笑着说。
2024年冬,在珲春红旗河村,巡护队员郑鑫发现了一串东北虎的脚印,延绵两公里。顺着足迹,他一路追踪,记录坐标,设置相机。数日后,一只成年东北虎的清晰身影出现在了镜头中。那是一只健康的雄性个体,也是之前监测记录过的老虎。
他发信息到工作群:“这片区域今年虎回来得更早,我们得重点盯住。”后来,这只虎在附近区域安全且自在地游荡了一阵子。一句话,每只老虎的背后是野保人数不清的汗水和对土地的承诺。巡护员们,也许不会写报告,不会上台演讲,但他们用脚步丈量森林,用体温守护物种,用行动坚守信念。
东北的林海雪原,是我国东北虎与东北豹最后的栖息地。而我们相信:守护它们的,不只是自然保护专家,还有千千万万像杜佳兴、郑鑫、沈傅冕这样的普通人。他们的坚持,是自然保护沉默但强大的力量。
我们深知,真正长久的保护,来自社区的参与、科技的赋能、与全社会的共识。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将继续支持东北的巡护员队伍的建设,强化数据系统、推广巡护工具、开展培训交流,让每一位巡护员都不再孤单。
2024年,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反盗猎与生态保护工作。全年完成巡护行动总计3,812人/次,总巡护里程达22,872公里,共计清理新旧猎套138个。
感谢每一位腾讯公益的爱心网友。正是你们的关注、转发与捐赠,让这片遥远林海的守护者感受到温暖与力量。你们的每一份付出,都是这条保护之路上最坚定的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