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野生娱乐动物园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物园
条候鸟迁飞路线,蓝山县南风坳、道县桥头林场等地历来就有“千年鸟道”之称。每年的。历史上,迁徙通道周边村寨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打鸟、吃鸟成为当地传统习俗,通过“天网”、竹弓等捕杀候鸟的现象屡禁不止。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外来物种入侵和全球环境变化等原因,部分候鸟栖息地面积减小、质量降低,生存环境破碎化、单一化问题凸显。
202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保护“千年鸟道”安全专项行动,压紧压实林长制“一长四员”巡护职责,凝聚部门合力监管,常态化开展候鸟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和迁徙通道等栖息地的巡护值守,强化宣传教育和依法打击,切实加强候鸟和栖息地保护,确保了候鸟保护长效工作机制落地生效,全力保障“千年鸟道”长远安全,取得了明显成效。
1.完善保护网络。一是就地保护。永州市划建了以野生动植物保护为主要对象的自然保护地61个,开展中华秋沙鸭、鸳鸯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候鸟的就地保护和监测工作。2022-2024年,以候鸟迁徙经过的区域为重点,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森林、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完成营造林种草100万亩以上、林相改造6330亩,建设观鸟廊道16.8公里,修复湿地面积约5000亩,为候鸟迁飞创造更适宜、优越的栖息环境。二是织密网络。2024年,在原有6个候鸟保护(监测)站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和新建将数量增至25个,覆盖了所有候鸟主要迁飞路线个不在自然保护地范围内,填补了保护管理空缺;举办了站点建设和管理能力培训班,确保站点顺利运行;完成市、县、站点5KM监控视频24小时实时互联,2个站点安装了无人机自动巡检平台,一旦监测到人为活动,便可实现自动报警,实现“人防+物防+技防”全天候智慧化监管。三是基础提质。我市位于《全省候鸟保护两年专项行动计划》的18个候鸟保护站点中,除零陵区一个站点需新建外,其余站点已全面提质升级完成。四是优化布局。优化候鸟迁徙通道站点布局,2025年指导双牌县撤销万寿寺候鸟保护监测站,目前全市候鸟保护站点整合优化至24个。要求并指导全市站点编制春季、秋季候鸟资源监测报告,提升保护监测能力。
2.建立长效机制。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各级林长履职尽责,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到蓝山县四海坪候鸟保护监测站巡林;市委书记、市长联合签署《关于加强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的令》;市长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提案呼吁国家层面支持中部“千年鸟道”保护。市委市政府将候鸟保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报告,共同印发《永州市保护“千年鸟道”安全专项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全力保障“千年鸟道”长远安全的实施方案》以及《关于打造“湘江源头”“千年鸟道”生态名片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通知》,紧盯候鸟非法猎捕、贸易、运输及经营等环节,进一步强化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市委将“千年鸟道”管护体系改革纳入全市十项重点改革,市政府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印发了《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的通告》,形成了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长效工作机制。市政协开展候鸟保护工作专项民主监督。二是首创地方立法。审议通过全国首部地方性候鸟保护法规《永州市候鸟保护若干规定》,于2025年1月1日施行,为候鸟迁飞提供长效体制机制保障。三是开展专项督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先后3次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明察暗访,督导候鸟保护工作落实落地。
3.强化保护措施。一是强化巡护值守。在候鸟迁飞季,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每个站点安排3-5人值班,压紧压实林长制“一长四员”巡护职责,推动形成覆盖全域的源头管护体系,保障“千年鸟道”安全畅通。二是调查监测研究。依托中央财政项目,开展全市重要迁飞通道候鸟资源调查监测和能力培训,其中15处监测地点均列入《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行动计划(2024-2030)》的关键栖息地名录,初步了解了候鸟种类组成、迁徙规律、栖息地状况及面临的威胁因子等,为建立全市候鸟资源数据库、编制候鸟监测报告和制定候鸟保护规划奠定基础。三是严控项目建设。对涉及候鸟迁徙通道的11个风电、光伏项目开展鸟类影响评估和论证,优化选址,提出审批审核和监管意见。四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申报实施国家、省级项目,共获批中央林业改革与发展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省级财政奖补资金共1517.56万元,县级地方财政投入1800余万元,为候鸟保护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4.加强联防联控。一是五省联防联控。2024年10月11日,湖南省林业局和永州市人民政府在蓝山县举办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五省(区)候鸟迁飞通道跨区域联合保护行动启动仪式,召开五省(区)候鸟保护联防联控经验交流会,五省(区)林业局共同签订候鸟迁飞通道跨区域联合保护行动备忘录,率先打造全国候鸟区域协同保护典范,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各大主流媒体多平台深入报道,央视《焦点访谈》《新闻直播间》持续推出《护航候鸟迁徙路》等后续报道。加强区域合作,蓝山县与广东省连州市建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二是开展联合打击。市直十部门联合开展“清风行动2024”“清风行动2025”,监督检查场所5717处,查办案件145起,其中刑事案件43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18人,收缴野生动物1300只46公斤、野生植物28株、野生动物制品52件118公斤,保持全链条的高压震慑。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组建专班,对候鸟保护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职失责行为进行调查,目前,已问责2名市管干部,对23名相关人员进行立案审查调查,处理处分28人。三是政社协同共治。组建永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协会,建立县市区协会(护鸟营)14个、乡镇分会20余个、发展会员300余名,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护鸟网络。召开志愿者座谈会、培训会,制定下发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文件,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明确服务任务并保障经费,组织引导志愿者开展候鸟等野生动物宣传教育、巡护监测、收容救护、监督举报、种群调控等工作,促使林业部门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
5.深化宣传引导。一是发动阵地宣传。2023年全市设置候鸟保护户外广告牌、宣传专栏、横幅等5万块(个、条),深入推进“敲门行动”,通过2400余个“村村响”广播高频播报候鸟保护内容,发放通告、倡议书及法律法规宣传资料260余万份,推动爱鸟护鸟标语口号和政策法规进村入户、入脑入心;利用自然保护地科普宣教馆(中心)开展宣教活动,每年接待学生、游客2000批次以上。二是深化主题宣传。组织“爱鸟周”、“野生动植物日”“生物多样性日”“护鸟飞”“省野保协会第二届观鸟大赛”等生态主题宣传活动,获人民网、凤凰网、中新网、湖南卫视等权威媒体报道。2025年永州市“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中,观鸟体验和自然课堂走进小学和中学校园,收到热烈的社会反响。三是主流媒体发声。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拍摄制作省市候鸟保护专题宣传片《为了鸟儿自由飞翔》,推出《永州:打出护鸟“组合拳”擦亮“千年鸟道”生态名片》,深度报道候鸟保护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人民日报2025年5月26日、6月27日分别刊发文章《广东赵伯今年三赴湖南蓝山观鸟》和《永州千年鸟道 科技护鸟网,让迁徙路线更安全》;《湖南日报》市州版头条、《中国绿色时报》头版头条分别刊登了《永州呵护“千年鸟道”候鸟迁飞》《湖南永州全力为迁飞候鸟保驾护航》《礼遇候鸟,“千年鸟道”的温情守护》《湖南永州发布林长令加强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等多篇报道。2023年10月以来,央视新闻频道、央广湖南总站6次报导我市“千年鸟道”保护工作。借助《理响永州》平台,讲述志愿者唐盛利护林护鸟的感人故事,仅红网浏览量达495.4万。四是典型经验推广。2024年7月永州市林业局代表湖南、江西、贵州、重庆中部四省在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抚远)研讨会上做“千年鸟道”保护经验分享,10月永州市林业局在全省候鸟保护巡护值守能力培训班上授课;2025年2月分管副市长肖扬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作我市候鸟保护工作经验交流,3月安徽省林业局按照国家林草局推荐,组织重点市到蓝山学习调研候鸟保护工作。五是全民教育提质。鼓励引导志愿者、爱鸟人士和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以进企业、进社区、进林区、进校园等“八进”宣传和义务巡林为载体,常态化开展宣传候鸟科普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团市委“我爱永州-生态环境保护青少年志愿者联盟”、永州人才协会、蓝山县委党校等平台,开展候鸟及迁飞通道保护培训授课、科普讲座2700余人次。2023-2024年分别为全市5886名护林员、300余名中小学校少先队辅导员、120余名候鸟保护志愿者作专题培训。永州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推出的《保护候鸟知识小课堂》视频被各级团属新媒体转载。2025年组织开展“市鸟”评选,完成了摸底调查和初评讨论;制作并在央视频、永州发布等平台发布了30余个相关短视频、H5网页和20余篇新闻报导,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尽责的候鸟保护氛围。
6.打造生态品牌。一是完成制度设计。永州市林业局研究制定了《永州市擦亮“千年鸟道”品牌行动实施方案》,从宣传引导、基础建设、科技支撑、立法保护、融合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目标任务和要求,打造候鸟友好城市。二是开展观鸟实践。2024年10月组织湖南省野保协会第二届(蓝山)观鸟挑战赛,来自6个省的21支代表队参加了为期2天的比赛,探索候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编制《永州市冬季观鸟导览》和《永州市常见鸟类介绍》宣传册并在主题活动日分发,推动生态旅游与科普教育融合,探索“观鸟经济”新业态。三是丰富生态文化。双牌县日月湖湿地公园管理局推出候鸟保护原创歌曲《候鸟》,为宣传候鸟保护文化、擦亮“千年鸟道”生态名片打下基础。四是引导产业发展。江华县涔天河、蓝山县云冰山等地完善森林生态旅游和鸟类科普宣教设施,开展鸟类学术研讨会、观鸟赛、摄影展、研学课堂等活动,推行“观鸟+旅游”“观鸟+研学”“观鸟+文创”等模式,把“千年鸟道”打造成生态旅游、教育、文化高地。
1.资源状况整体提升。2024年、2025年永州市盗猎等破坏鸟类资源现象明显下降,滥食鸟类等野生动物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候鸟停歇地和迁飞通道生态质量有效改善,珍稀候鸟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监测发现,相比2023年,2024年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新增鸟类11种、新纪录种1种,蓝山县新增记录种10种),候鸟在永州迁徙和栖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候鸟保护已成全民共识和自觉行动。一是蓝山县城连续5年熄灯护鸟。2020年起,在热心市民的建议下,每年进入候鸟秋季迁徙高峰期,县城管局都会适时关闭县城三蓝广场高杆灯、大功率照明灯及周边高层楼宇外立面景观灯,部分酒店、商家也自觉熄灭霓虹灯、外墙灯,保护候鸟顺利南迁。二是风机为候鸟让路。湖南华电集团在蓝山县四海坪投资了一个100兆瓦的风电项目,机组每年可输出350万度清洁电能。由于其距离候鸟迁徙通道重点保护区域距离仅150米,2024年6月,蓝山县政府与华电集团进行了友好会商,双方决定牺牲经济发展为候鸟让路。华电集团自愿无偿拆除17号风机,而县政府则对拆除后的空坪实施生态复绿。三是保护站玻璃幕墙加装防鸟撞贴膜。2018年,蓝山县林业局租用云冰山景区的观景平台作为候鸟保护站。站房外采用玻璃幕墙建设,白天呈镜面反射,晚上透出亮光,可能会导致候鸟误撞。经过缜密的研究和论证,县林业局决定在玻璃幕墙上贴上间距不超过5厘米、直径不小于1厘米的深蓝色波点贴膜。这样的设计白天能帮助鸟类看清障碍,晚上能防止室内灯光透出,减少对候鸟导航的干扰。四是从打鸟者转变为护鸟者。2013年以前,蓝山县上洞村村民为了生存祖祖辈辈进山打鸟,村后一座山岭因此被称作“打鸟岭”。2013年上洞村响应政府号召、成立村级护鸟队,捕鸟者转变成护鸟队队员,自发在候鸟迁飞季沿周边山岭参与巡护工作。白天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护鸟法律法规,晚上轮流巡逻劝阻非法捕鸟行为。有些人还与当地乡政府签订聘用合同,成为候鸟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最初护鸟队的成员只有10余人,现在村里除了老人和儿童其余留守人员都参与了护鸟,日均巡护40-80公里。如今在上洞村,谁再打鸟就会被人看不起,很多游客慕名进村观鸟、拍摄,带活了乡村旅游。
3.观鸟热潮持续升温。云冰山旅游景区位于南岭山脉,横跨都庞岭、西峰岭、东边岭、葫芦岭四座主峰,平均海拔1200多米,是南北气流汇集的风口和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春夏交替季节,大量的北归候鸟迁徙过境蓝山,吸引了湘粤赣等周边省份的“银发一族”游客前来云冰山景区观鸟赏景。云冰山景区打造一条蓝山独有的观鸟线路、完善并提质生态旅游设施,举办生态文化活动,已成为银发一族心中追寻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