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野生娱乐动物园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物园
麋鹿,是中国这片土地上一个古老,并且特有的物种,其曾大量在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最终,因为各种原因,在中国本土灭绝。
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它灭绝以后,却在异国他乡得以延续,最终重返故乡。麋鹿的经历,可以说见证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也见证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多么深刻。
那么,中国这种特有物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存了数百万年,它是如何灭绝,又是如何凭借国外的繁衍,最终得以延续下来的呢?
麋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高老的地质年代,根据考古研究发现,麋鹿的祖先生活在距今200-300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
在当时,气候条件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当时的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温暖湿润的环境,是麋鹿理想的栖息环境,为麋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当时的人类祖先还是能人,基本上都龟缩在非洲大草原上,不像如今人类足迹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少了人类这个天敌,作为大型动物的麋鹿,可以自由的穿梭在森林边缘、沼泽和草甸之中,以树叶、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麋鹿进化出一副特殊的外形,整个身体的外形,如同一匹骏马。与骏马不同的是,麋鹿的头上长树杈型的鹿角,如同树枝一样蔓延生长。
相对于马和鹿来说,麋鹿的脚又有很大不同,它的蹄子较为宽大,与牛蹄非常相似,这主要方便其在水边和沼泽地中行走,而不会陷入到泥沼中。
而麋鹿的尾巴,又与前面几个物种有很大的不同,长长的尾巴与驴非常相似,利于驱赶蚊子等虫子叮咬。
由于麋鹿的外形怪异,因此在中国古代,给其取了一个“四不像”的名字。虽然麋鹿这个“四不像”的名字不咋地,但是其在中国古代却是祥瑞的象征,《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里面的鹿鸣指的就是麋鹿。
麋鹿虽然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然而,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让中国人非常痛心,因为在古诗词中记载很多的这种祥瑞物种,从中国这片土地上消失灭绝了。
至于麋鹿灭绝的原因,也并非一蹴而就,是多种原因促成的这一结果。首先是当时人口增长,需要更多的粮食来养活这些增长的人口,农业也发展迅速。
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养活这些人口,也导致了长江和黄河流域大片肥沃的湿地被开垦。
而麋鹿的栖息地主要集中在沼泽、草甸等湿地环境中,而人口增加后,就导致了麋鹿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也就严重压缩了麋鹿的生存空间。
除了环境破坏导致麋鹿数量减少这个因素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麋鹿体型大,鹿角漂亮,从古代开始就是皇家园林圈养打猎的目标,尤其是到清朝后,剩下不多的麋鹿,全部被圈养在北京南苑的皇家园林中,名义上为了保护麋鹿,实际则是供皇室成员打猎玩乐。
1894年,当时永定河洪水泛滥,冲垮了皇家猎苑,导致猎苑中的麋鹿四处逃散,处于饥饿中的饥民,面对四处逃散出来的麋鹿,都把其进行捕杀充饥,导致麋鹿数量进一步减少。
1900年,随着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导致另外一只圈养的麋鹿被猎杀,使得原本就稀少的麋鹿彻底灭绝,至此,在中国本土生活了数百万年的麋鹿,彻底在这片土地上灭绝了。
虽然在1900年后,中国本土的麋鹿已经全部灭绝,但是,麋鹿这个物种,却并没有灭绝,而是一些流落到海外,保留了一丝火种。
1865年,当时的法国传教士阿尔芒·大卫在北京南苑发现了麋鹿。这种长得四不像的物种,引起了其浓厚的兴趣,在当时为了便于携带,其把麋鹿制作成为标本带回了欧洲。
这具麋鹿标本一带回欧洲,就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强烈兴趣,特别是欧洲的科学家们,看到麋鹿这种独特的物种,纷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一些动物园更是表示愿意出高价,只要能购买到,价格什么的都无所谓。这种行为在当时看来,无疑是对麋鹿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然而,祸福相依,也正是当时这种对麋鹿的热情,也为麋鹿这个物种的延续,保留下一丝希望的火种,让其不至于彻底灭绝。
实际上,在1865年的时候,麋鹿虽然被圈养在皇家猎苑中,但是其数量已经非常稀少了,当时一头麋鹿的价格达到了30两黄金。
根据1898年的海关记录,在当年输出到欧洲的麋鹿数量就达到了255头,这还不包括一些没有记录在案的,因此被流落到欧洲麋鹿数量只会更多。而根据资料记载,当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南海子猎苑围栏倒塌的时候,仅剩下30头麋鹿,最终也全部倒在了外国士兵的枪下。
在当时,麋鹿被输送到欧洲,由于运输成本等问题,大部分都被制作成为标本,然而,像动物园,或者一些私人园林,需要活的麋鹿,也有一部分活着的麋鹿被送往欧洲各地。
而在这其中,英国十一世贝德特公爵是麋鹿的重度爱好者,在1894-1901年间,他花费重金购买了18头麋鹿,放养在自己的乌邦寺庄园中。
乌邦寺庄园位于英国伦敦南部的肯特郡,是一处风景宜人的私人临地,这18头麋鹿被放养在这处庄园后,不仅有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得到精心照料和保护,它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在领地中生活,不再受到人类的威胁。
就这样,在这食物充足,并且没有天敌,并且还得到人类精心照顾的环境中,麋鹿的数量开始缓步提升,成为当时全球唯一的麋鹿活体族群,这处庄园也成为麋鹿这个物种延续下去的方舟。
麋鹿虽然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是中国从古至今的吉祥物,然而,其在国内灭绝,却在国外繁衍生息,对于中国人来说,无疑非常痛心。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就开始关注到麋鹿这个消失的“国宝”,然而,麋鹿回归的过程,却充满了艰辛和努力。
上世纪50年代,在多次交涉下,最终有几头麋鹿通过外交途径回国中国,然而,由于麋鹿数量太少,未能有效的把这个物种延续下来。
时间回到1985年,通过多年的努力,事情出现了转机,中国与英国也进入正常的邦交,英国同意将这个中国独有的珍稀物种送还中国。
此时的乌邦寺庄园经过80多年的发展,已经把18头麋鹿繁衍到了600多头,让麋鹿这个物种的基因得以保全,此时的庄园已经历经四代人,被公爵的曾孙继承了下来,也正是经过他的同意,才让麋鹿开启了归国之旅。
1985年8月24日,CA937航班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77位“游子”在时隔百年后,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其中38头麋鹿被送回了南海子皇家猎苑旧址,也就是如今的南海子麋鹿苑,另外39头麋鹿被送到江苏大丰海滨湿地。
从1985年到2024年,经过40年的悉心繁育,中国本土的麋鹿数量也从最开始的77头,发展到如今的1.4万头。如今,全国已经有92处麋鹿栖息地。
国家不仅为麋鹿提供安全的栖息地,而且还展开了麋鹿族群的野化训练工作,逐步放归到大自然中,让麋鹿如同它们的祖先一样,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存延续下去,经过科学家们的多年努力,如今的麋鹿栖息地,已经基本覆盖了麋鹿的历史分布地。至此,也就意味着,曾经在中国灭绝的麋鹿,如今,彻底获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