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野生娱乐动物园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物园
联合国大会把每年5月22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目标是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教育。本次论坛,将邀请大湾区专家学者、学生团体以及社会人员等,分享生物多样性科普、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和自然教育经验,开展关于横琴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并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为琴澳和大湾区有关学者和研究人员创建交流平台,推动生态保护工作。
•学术交流:大湾区高校师生将带来 6 场学术汇报(含 30 份研究生/本科生学术口头报告),展现青年学者研究风采;
•琴澳风采:特别设置 30 份澳门中小学生及公众墙报展示环节,搭建澳门与横琴的高质量生态教育交流平台。
“2025横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论坛暨自然教育论坛” 现已正式开放公众报名,诚挚邀请所有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感兴趣的朋友踊跃参与!
本届论坛将于5月10日在横琴举行,聚焦琴澳生态建设,汇集粤港澳大湾区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环保实践者及社会各界关注者,通过主题科普讲座、高校学术汇报、墙报展示等多元形式,呈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沿成果与自然教育的创新路径。无论您是深耕行业的专业人士、热心公益的环保志愿者,还是关注生态议题的普通市民,均可在这里收获前沿资讯、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为守护地球生态、传播自然之美贡献力量。
※公众报名截止时间为 2025 年 5 月 5 日,参与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提交成功即视为报名成功。在活动正式开展前,我们将通过您报名时填写的邮箱,向您发送包含论坛参与相关内容的提醒邮件,以便您及时了解活动安排并做好参与准备。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植物学及生态学相关的研究工作,担任中国植物学会苔藓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植物学会监事及深圳市生态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生生物及苔藓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教授,研究方向包括入侵种生态学、深海生物多样性、遗传连通性和基因组水平对极端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以及浅海底栖动物和珊瑚礁生态学。近二十年来围绕大湾区生物入侵种、近海珊瑚生态系统以及南海深海热液与冷泉生态系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共发表了约250篇学术论文,其中多篇发表于其专业的顶级国际刊物。邱教授热心社会服务,担任香港政府海岸公园委员会主席、香港政府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委员、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项目审批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起草委员会成员。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香港大学地理学副系主任和中国发展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时她还担任城市研究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顶尖国际期刊(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主编。她为国际及国家的专业团体提供咨询服务,以促进学术研究以及知识到政策的转换,包括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中国林学会,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城市林务咨询委员会。她担任国际及多个国家研究基金的审查小组成员,包括欧洲研究理事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SF)、比利时联邦研究基金会(Federal Research Foundation)、意大利国家教育科学研究项目(PRIN),新加坡国家发展局未来城市研究基金(Cities of Tomorrow R&D Programme)等。
陈教授主要从事城市-城郊生态环境、绿化、生态修复、居民生态环境意识及生态环境教育、以及城市遥感研究,旨在填补城市生态空间分析、模拟和评估的研究缺口。她聚焦生态、社会、和经济的跨学科研究, 整合多个维度以促进城市生态学术研究全面化与整体化,推动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城市化和发达国家再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绿地和相关的生物多样性需求和供应理论的重新思考,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政策与实践的进展。她在高影响力的国际期刊上发表100余篇学术文章, 被评为全球2%高引学者(斯坦福大学)以及全球1%(Clarivate Analytics)顶尖学者。
中国自然教育先锋,深耕生态保护30年,曾任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校长、国家级湿地公园负责人,主导制定《自然学校指南》等行业标准。主编《解说我们的湿地》获省级科普奖,参与编撰课程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获评2022年国家“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赴日韩台等地交流湿地管理经验,出版多部行业标杆著作,被中国林业出版社列为推荐好书。身兼高校导师与双碳战略专家,持续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全人教育中心高级讲师,环境意识课程负责人。致力于探索环境教育、可持续教育及自然教育的实践应用。积极与当地政府的环境宣教部门和各大公益环保组织展开合作,指导学生参与生态调研、创新设计环境教育产品及活动策划。参与编撰《横琴野生鸟类》和《淇澳鸟类图鉴》等科普作品。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全人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教育/自然教育/保护教育课程开发、课程成效评估。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生命科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主管环境科学专业,广东省/珠海市数据科学与技术交叉应用重点实验室成员。曾任职香港特别行政区渔农自然护理署湿地及动物护理工作,主管鸟类保护工作。创建香港首个蝴蝶保育区—凤园蝴蝶保育区。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书籍8部,并在报章发表生态专栏文章100余篇。国际期刊《环境与生态学研究》(Environment and Ecology Research)编委会成员。主持广东省级、珠海市级、横琴深合区和香港特区等项目30余个。科研方向包括:景观生态、鸟类生态、海草床和风水林生态、环境教育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