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野生娱乐动物园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物园
在今天(3月3日)迎来的第12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上,我国在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积极努力显得尤为引人注目。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资金投入的显著增加,我国的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正稳步增长,栖息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2023年全球“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主题是“野生动植物保护投融资:投资于人类与地球”。与此呼应,我国的主题为“加大物种保护投入力度,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一主题不仅强调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也旨在通过调动大量财政资源支持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实现,提升普惠金融和其服务的可及性。
根据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和保尔森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华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投入与资金机制初探》报告显示,在2011至2020年期间,我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资金投入总额已经达到约2.16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GDP的0.24%-0.29%。与此同时,官方数据显示,在2024年5月份之前,我国已累计投入近9000亿元的转移支付资金,涉及到810个县域,共覆盖484万平方公里,占到了我国陆域国土面积的50.4%。
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包括约3100种陆生脊椎动物,已知的昆虫种类多达13万种,以及高等植物3.8万余种,其中有超过4000种被定义为珍稀或濒危植物。这些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不仅代表了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丰富性,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
为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我国在法律法规体系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国家林草局先后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调整和发布了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及“三有”动物名录,公布了陆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名录,实施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与此同时,我国还在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制定了国家植物园的设立规范,以进一步明确创建、设立和建设的程序。
不仅如此,我国还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力争建立全球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以保护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此外,我国通过设立大熊猫、亚洲象、穿山甲、麋鹿及其他旗舰物种的保护研究中心,推动以旗舰物种为引领的重要生态系统的全面高水平保护。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的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约1100只,增至如今的近1900只,雪豹的数量也恢复到了1200多只。自2017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东北虎与东北豹的数量分别由27只和42只增至如今的70只和80只。而海南长臂猿则由40年前不足10只,现已增至7群、42只,朱鹮的数量同样令人振奋,从最初的7只增至7000余只。
更值得一提的是,亚洲象的野外种群也从150余头增至300多头,藏羚羊的数量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6、7万只恢复至如今的30多万只。此外,攀枝花苏铁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23.4万株增至38.9万株,成为了欧亚大陆自然分布纬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群落。
同时,206种濒危植物如德保苏铁、杏黄兜兰等也成功实现了野外回归,华盖木的数量从6株增长至1.5万多株。百山祖冷杉、普陀鹅耳枥等多个濒危物种也通过人工繁育实现了野外回归,数量大幅增加。国家林草局表示,未来将结合编制“十五五”规划,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专题研究,进一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植物园体系及旗舰物种保护研究中心的建设。同时,还将完善重要栖息地和鸟类迁飞通道的保护监测体系,建立健全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网络与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网络,以提升我国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综合来看,国家对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已取得显著成就,对生物多样性的投资力度正在加大。在全球生态环境遭受日益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我国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