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野生娱乐动物园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物园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美剧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儿子成人礼收到的礼品是一辆二手汽车。如果是在中国,恐怕永远没有哪个年轻人能够从二手车贩子手里买到“大黄蜂”了。
这从侧面可以说明,二手车在中国确实没什么市场,哪怕是像到处打广告的瓜子。二手车融资规模在40亿美元以上,据说其市场份额依旧不到1%。
中国的二手车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大量的车贩子都说赚不到钱,尤其是线下传统的二手车商,按照业内人的说法,他们早就把自己活成了“濒危动物”。为什么国内的二手车市场发展不起来?仅仅是因为我们起步较晚,还有很多观念和规则需要去进一步磨合吗?
2024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全国二手车市场的交易量大概在786万辆左右。有人认为,这数据似乎说明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并没有那么不堪,全年加起来的销售量可以达到上千万辆的规模,而且相比几年前还有所增长。
比如在2017年的时候,二手车市场全年的交易量在1240万辆左右,听起来规模也很大,可是业内人士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二手车的交易量更多,甚至可以和新车的销售量相媲美。
数据显示,发达国家二手车和新车的销售比例普遍为2:1,甚至有时候可以达到 3:1。也就是说,二手车的销量甚至比新车的销量还要高,哪怕把两者翻过来看,二手车的销量也可以达到新车的一半规模。
国内根本没有这么高的比例,这是由于在整体上,我国和发达国家二手车市场的经营规则不一样。
国外的二手车也算是品牌经营,市场规则成熟,大型的汽车销售商占据着6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就连品牌汽车销售店也会做二手车的生意。
由于规模很大,哪怕是卖二手车,也能形成连锁店模式。比如在美国,25%的二手车市场份额控制在一个大型企业手里,他们的门店遍布美国各州,每年的成交量可以达到10%。
对比之下,我国的观念则完全不同,二手车就是二手车,一旦拿出去卖,车辆自身的价值每天都在递减。最为关键的是,二手车经营做不成大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小型的二手车贩子。
观念差异太大,一个是朝着品牌化和连锁化的方向经营,另一个还是趋向于个体销售。这样一来,二手车市场的运营体系也是千差万别的。
如果你想购买一辆二手车,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你会发现各地车辆的报价完全不一样。一辆奔驰C200,北京的报价可能是18万,但是到了外地,报价就会变成20万甚至更多。
混乱的价格说明根本就没有一个完善的定价机制,二手车的整体价值原本就在递减,如果信息不对称,就会出现更大的不确定性,整个市场的价值评估体系完全没办法去衡量和对接。
还有经济学家认为,二手车市场因为价值的递减,形成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简单来说,一个购买二手车的人会天然的降低一辆二手汽车的线万块钱,买车的人内心的估价可能只有3万甚至更低。而且影响买车人预期的还有车贩子对车辆的处理情况。
有些车贩子愿意把车辆打理得很好,至少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这样至少可以给买家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买家内心的预期一直存在落差,这种情况也会影响到车贩子对汽车的处理。
买家可能就想买一辆二手车,只要说得过去就行,车辆整体的价值不用太高。在这种观念的带动之下,整个二手车市场实际上留下来的都会是价值最低的车。
再加上全国各地的情况不一样,信息不对称,由此就导致二手车市场的报价很混乱。
价格混乱还不算太严重,大量的消费者认为二手车市场最严重的情况是信息不完全,存在各种各样的隐瞒和造假行为。
根据2017年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高达70.99%的公众认为二手车市场的信息不完全,高达67.56%的公众认为二手车的质量没有保证。
最普遍的问题是二手车贩子隐瞒一辆汽车的整体信息,比如篡改了车辆的里程数,有些汽车可能是泡水车,也被车贩子刻意隐瞒。
上述情况一旦普遍起来,自然就会影响二手车市场整体的信誉。以浙江省为例,单一年份二手汽车消费投诉案件就高达459件,这其中,一多半的投诉都指向了车辆被篡改的里程数,还有 23.5%的投诉指向了各种质量问题。
所以说,国内的二手车贩子千万不要抱怨生意不好做,如果整个市场的信息很透明,存在完善的经营机制,消费者怎么会不信任二手车市场呢?
国内的二手车市场恰恰就是由于欠缺这些东西,信用体系不健全,卖方刻意隐瞒车辆的瑕疵,提供虚假的信息,这些行为可以让二手车贩子短期获利,但是长期来看,他们这么做是砸的自己的饭碗。
有人一直在说,我国二手车市场起步晚,所以才没有发达国家这么成熟的市场和经营体系。
这种说法实际上只是借口,我国的二手车市场确实起步晚,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整体的发展也有30多年了,这个时间实际上也不算短了,毕竟全国机动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4.5亿。
如此庞大的汽车市场,二手车却没有迎来爆发式增长,这已经不是发展较晚可以解释的了。
外界一直说二手车市场水很深,为什么是这样?无非就是整个环节的诚信原则完全缺失了。从买方到卖方,谁都想占便宜,谁都想坑人,没有健全的服务和监管体系,怎么可能会发展起来?
都已经2025年了,围绕二手汽车,国内依旧没有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也就是说,同样一辆汽车,价值到底多少,评估相当的简单和随意,实际的估值和理论的价值差异太大。
试想,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不会掺杂水分?买方总愿意把车辆的价格压得很低,车贩子也总是想方设法把车辆的价值抬高,没有统一权威的评价体系,双方互不相让。
此外,二手车转让的过程也很繁琐,由于交易环节太多太长,完全没有必要的环节增加了整体的成本,这就导致很多消费者根本不会考虑去买二手车。
还有一点便是售后服务问题。根据此前的问卷调查显示,有66.63%的公众认为二手车缺乏后续服务。这就相当于说,买卖二手车是一锤子买卖,不管车好车坏,车贩子只要把车卖出去,他们就不管了。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来,如果不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哪怕再过30年,二手车市场恐怕也发展不起来。政策法规需要健全,市场的管理水平应该提高,不管是车贩子还是相对专业的二手车品牌商,都应该被纳入到监管体系之下。
有了上述的前提条件,接下来才是二手车商考虑利润的问题。目前的情况是,二手车交易的税收标准不统一,这导致不同地区的二手车交易成本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影响到了二手车企业的利润。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大量的私下交易行为,大家都不按规则来办事,二手车市场的秩序也就荡然无存了。
还有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出现也影响了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因为相对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贬值速度更快,哪怕是像几十万元购买的特斯拉,仅仅两年之后,车辆的价值就是腰斩。
这样一来,二手车商的利润就被进一步挤压了。据说有些二手车商每卖一辆车赚取的毛利润只有几百块钱。
市场上一片哀嚎之声,甚至还有一些二手车商开始研究电池维修,如果能够保证车辆的续航,一辆二手车就能多卖一两万块钱。
不管二手车商如何挣扎,也不管消费者如何的不信任,二手车市场是不是扩张,完全要看买方和卖方之间能不能够达成一种更加和谐的共识。彼此之间如果没有信任,没有共识,市场就只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
未来的趋势肯定是品牌化和连锁化,但是不能只展望而不去做,哪怕是像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也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步步做起来的。未来随着车辆的保有量越来越高,二手车市场同样也要经历类似的发展。
市场越来越成熟,集中度就会越来越高,二手车贩子的空间会被挤压,留下来的将会是具有连锁化倾向的二手车商。扩大经营能够提高效率,同样也能降低交易成本,再加上市场的监管机制,才能逐步保证服务质量。
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二手车市场应该发展的趋势。所以说随着我国的汽车保有量继续增加,二手车市场确实也会进一步扩张,但是不能够继续像现在这样相对混乱,要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二手车商才能赚到钱,消费者也才能够买到中意的二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