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野生娱乐动物园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物园
2025年7月11日,圣洁甘孜发布消息,有两名干部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一群“野羊”正在渡河,于是就拍下了一段视频。
这些“野羊”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们的头顶长着非常巨大的犄角,看起来就像是一大丛珊瑚。
而专家在20分钟之后给出了回复,这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十分罕见,全球仅存千余头。
它们的名字叫做西藏马鹿,又被称为锡金红鹿,是马鹿的一个亚种,也是我国西藏特有的鹿类之一。
首次被发现是在150多年前,但是它们却有半个多世纪都是处于“失踪”状态的。
西藏马鹿也和其他马鹿一样,因其鹿茸、皮毛和肉具有经济价值,曾长期受到偷猎者的追捕。
而它们生活的环境范围十分广阔且人迹罕至,执法难度相对较大,非法盗猎活动严重,加速了种群的衰退。
西藏部分地区曾因垦荒、放牧、筑路等活动对原始森林和灌丛草甸造成破坏,使得西藏马鹿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被人为切割与破碎,导致它们分散、躲避甚至消亡。
当地牧民养殖的家禽日益增多,家养牦牛和山羊等和西藏马鹿之间形成了竞争,食物来源缩减,也威胁到了它们的生存。
而且马鹿属繁殖周期较长、产仔率低的动物,种群恢复需要长时间积累,一旦数量骤减,将极难自我恢复。
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西藏马鹿的数量大量锐减,从上世纪40年,在野外就几乎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了。
然而西藏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却没有放弃寻找,最终在类乌齐县考察时发现了西藏马鹿的踪迹。
1993年,当地设了保护区,并在2005年升级成为国家级保护区,这里也成为了西藏马鹿得以生存的一片栖息地。
为了保护这仅剩不多的西藏马鹿,当地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并且加强了安保措施,防止盗猎的情况发生。
在人们的不懈努力之下,这里的西藏马鹿种群数量一直都比较稳定,数量突破了8000头。
1995年10月份,西藏的一支考察队在桑日县进行考察的时候发现了西藏马鹿的踪迹,当地的藏民一直都知道这种生物的存在,并且将它们称之为“白鹿”。
最终考察队确定这些“白鹿”就是西藏马鹿,数量在200只左右,之后这里也成立了专门的保护区,西藏马鹿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时至今日,数量已经增长到了800多只。
西藏马鹿不仅是中国珍稀濒危物种之一,也是一种兼具科研、生态与文化价值的重要动物。
西藏马鹿属偶蹄目鹿科,是马鹿类中体型较大的一个亚种,雄性体长约2.2米,肩高约1.2米,体重可达100千克左右,雌性略小。
西藏马鹿的体毛颜色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毛色呈红褐色,冬季则转为灰褐色,具有良好的伪装性。
它们的臀部具明显的淡色臀斑,周围被深色毛发围绕,形成“臀镜”状特征,是马鹿类共有的警戒信号。
西藏马鹿是中国西藏的特有种,最初在锡金被发现,目前仅在类乌齐县和桑日县的保护区内有分布。
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拔4000到5000米之间的山地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及高山草甸中,尤其偏好林线交错地带,这些地带具有丰富的食物资源和良好的隐蔽条件,是其活动、繁殖和越冬的理想环境。
由于生活在高寒山区,西藏马鹿进化出较强的耐寒能力,能够忍受高原上的低氧环境和剧烈温差,它们对人类干扰极为敏感,通常活动在无人涉足的原始森林或隐秘山谷中。
它们为植食性动物,主要以高山草本植物、灌木叶、树皮、地衣等为食,冬季则以枯枝落叶、树皮为主,是生态系统中典型的初级消费者。
作为草食性大型动物,西藏马鹿在生态系统中起到调控植被、维持食物链稳定的关键作用,其存在可促进草原更新、维持森林—草地交错带的动态平衡。
尽管西藏马鹿已被重新发现,但其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极易受到外界干扰与生态波动的影响。
每一种濒危物种的消失,都是生物多样性的不可逆损失,西藏马鹿的存续对于高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西藏马鹿,这一神秘而又顽强的雪域精灵,曾在沉寂中几乎被遗忘,又在希望中重现身影。
保护西藏马鹿,不仅是拯救一个物种,更是守护地球生命多样性,愿未来的雪域高原,人们依旧能够听到呦呦鹿鸣。
圣洁甘孜《色达:误认“羊群”惊遇国宝!干部巧录马鹿渡河珍贵影像》,2025-7-11
环球网《“绝迹”半个世纪的西藏马鹿种群数量增至8300余只》,2015-12-31
中国新闻网《神秘死亡死因未明 西藏马鹿敲响“绝种”警钟》,2005-7-2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