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野生娱乐动物园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物园
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第五年,湘江株洲段的水生生物资源情况如何?水生态环境是否在持续改善?
根据2025年湖南省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部署,近期,株洲市农业农村局正联合湖南农业大学等相关院所,在湘江株洲段开展监测工作。7月17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一起,在湘江株洲航电枢纽下游的监测区域,探寻水中精灵的身影。
记者了解到,经过4天的监测性捕捞,至17日共发现鱼类30种,其中不乏鳤鱼、大鳍鳠、胭脂鱼、间下鱵、长身鳜等珍稀鱼类。
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黄艳飞介绍,根据连续几年的监测数据,湘江的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持续向好,湘江株洲段,已成为湘江干流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段之一,仅次于源头的永州段。
17日19时许,湘江株洲航电枢纽坝下,在渔政执法人员的监督陪同下,工作人员正在按计划施放地笼、布设刺网。
“水生生物监测,需要眼见为实。现场捕捞属于必要方式,合法合规。”株洲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杨鼎介绍,尽管监测性捕捞获得了省级许可,但仍需在监督之下进行。
“前三天,中上层的鱼类已捕获较多,今天就主要针对下层和底层鱼类布网,尽量减少已监测鱼类的捕获。”他说。
4个多小时的等待之后,网捕的鱼被抬上岸。接下来,是黄艳飞及其团队工作人员的“主场时间”。
根据品种分门别类,细微之处,她们这样的专业人士,也需要借助书本进行甄别;测量、称重、取肉、甚至测量鱼肠,工作繁琐复杂,数据记得密密麻麻……
2022年起,黄艳飞即参与了湘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中。她介绍,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的持续推进,湘江鱼类资源恢复明显,2024年,湘江监测到的鱼类,已经从禁渔之前的83种上升至123种,湘江株洲段也从此前的30多种,上升至63种。
据了解,水生生物资源的监测工作一年分两轮进行,每轮至少10天。今年第一轮在4天的时间里,已监测到鱼类30种。
对于两轮监测结束之后,发现的鱼类是否会在2024年63种的基础上再有提升,黄艳飞及其团队持乐观态度。
“野外鱼类种群监测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鱼的习性、天气情况,甚至运气都会影响监测结果。不排除一些鱼类已经生活在湘江,但未被我们发现。”她说。
黄艳飞介绍,这是一条胭脂鱼,在7月16日也有捕获,属于珍稀鱼类,以长江上游居多,一般在3至5月在急流中繁殖。
她认为,湘江里的胭脂鱼,应该是放流鱼种,但在湘江株洲段被频繁监测到,说明水域适合其生存及繁育,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种群和数量。
2023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印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其中确定了15种重点保护鱼类名录,鳤鱼、胭脂鱼、长身鳜等均在此列。
以鳤鱼为例,2016年修订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鳤鱼的保护等级已上升为极度濒危。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它已经在湘江流域消失了。
但随着“十年禁渔”和“湘江保护和治理”等行动对水生态的持续改善,这种曾广泛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江河湖泊中的重要经济鱼类,重新现身湘江。
“目前,鳤鱼在湘江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种群,说明湘江干流生态有所恢复。”黄艳飞介绍,包括鳤鱼在内,去年,在湘江株洲段监测到的珍稀鱼类达到几十尾,“这样的情况在以前很少见。”
她介绍,湘江株洲段特别是株洲航电枢纽的坝下区域,因为水流流速较快,非常适于喜游性鱼类的繁殖,众多珍稀鱼种的发现,很大程度上表明,这一区域已经成为湘江干流喜游性鱼类的重要繁殖地。
在她看来,湘江株洲段是湘江干流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段之一,仅次于源头的永州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已证实!中国女游客被砸中身亡,女儿崩溃:原计划次日回国,“刚退休的年纪,没想到意外快了一步”
104 键全配列三模 TMR 磁轴,Keychron 推出 K10 HE 机械键盘
7月24日19:30直播 如何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学校&家庭阅读环境设计优秀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