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野生娱乐动物园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物园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崇明爱鸟人发现家乡之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装配工姜添翼用800多字讲述了他与鸟的故事。从“拍鸟小白”起步,如今已记录200多种鸟类并发现珍稀物种,他用镜头深情讲述家乡崇明的生态魅力。
崇明东滩是亚太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候鸟在此停歇、越冬,构成壮丽的生命奇观。保护区历年记录鸟类超300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达78种,是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
一直以来,崇明区高度重视东滩生态保护,将其作为生态岛建设的核心内容:建立保护区,开展生态修复与严格保护;遍布滩涂的监测站,记录鸟类种群动态;广泛开展自然教育,号召市民加入爱鸟行列……这些系统性努力使东滩每年记录到的候鸟数量持续增长,也使其成为迁飞路线上至关重要的“安全驿站”。2024年,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更是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这里,有人如姜添翼用镜头记录生态之美;更有人如非遗“鸟哨”传承人金伟国,从捕鸟人转型为护鸟人,用哨音协助科研。未来,还将有更多人一起加入到守护东滩的行列中。
从专业保护到全民参与,从镜头捕捉到行动守护……崇明东滩,正汇聚起守护“鸟类国际机场”的强大合力。
我是一名95后退伍军人,开启拍鸟之路完全出于偶然。我购买了相机和长焦镜头后,一开始只是拍拍风景和花草,后来又跟着摄影爱好者去公园里蹲鸟,等鸟飞近时拍鸟。
2023年,因为工作变动,我回到家乡崇明岛。我家离世界自然遗产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有30分钟的车程。这里是亚太地区春秋季节候鸟迁徙的停歇地,也是候鸟的重要越冬地,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拍摄资源。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每到周末,趁着天还没亮,我就开车往东滩跑,这时鸟类活动最活跃。一开始对周边环境不熟,一路停停拍拍,一天下来也拍不到什么。在崇明区野生动物保护中心赵天天老师的指导下,我渐渐了解了东滩的鸟类分布。从那以后,我转变为记录鸟类迁徙的观察者。
抓拍飞鸟有技巧,光线也有讲究,清晨和傍晚的光线,照射在鸟身上能拍出美丽的画面。东滩保护区地广人稀,北部、中部、南部都存在不同的生境,栖息的鸟类也不尽相同,吸引着观鸟人在不同区域间往返。为了赶时间,我就在车上啃点干粮充饥,从凌晨拍到傍晚。
做鸟类观察者需要有相关的知识,一开始我并不识鸟,现在我一眼就能认出是什么鸟。两年来,我已经累计拍摄到200多种鸟。在我的相册里,保存着东方白鹳、勺嘴鹬、黑脸琵鹭、震旦鸦雀等众多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珍贵照片。我会定期把拍摄到的鸟种类记录上报给上海野鸟会,作为科学研究的补充数据。有时候,我还会去东滩保护区志愿者活动会听课培训。
拍鸟最大的快乐来自意外。有一次,我和几位朋友在东滩南部观察到一个家燕与短嘴金丝燕的混群,随手拍摄了几张照片。在检查照片时,燕群中一只不同花色的鸟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似乎是崇明从未有过记录的种类——白腹毛脚燕。经上海野鸟会确认,这不仅是崇明拍摄到的首例白腹毛脚燕,也是上海市自1994年以来第一次对白腹毛脚燕确切的野外记录。那天,我激动得几乎睡不着觉。
我在一个社交平台上开设了两个鸟类相册,一个叫“东滩观鸟记”,一个叫“上海观鸟记”,发布了700多张照片,还获得了该平台“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共创伙伴”称号,这让我感到骄傲。观鸟、拍鸟让我在平常生活之外,找到了人生另外一番天地。
拍鸟让我重新发现家乡之美,我也希望通过我的镜头,唤起大家保护自然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