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野生娱乐动物园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物园
、朱鹮,甚至麋鹿这些曾经濒临灭绝、如今靠着努力保护而重获新生的物种。但今天要讲的这位“神兽”,却远比它们的处境更为尴尬。
这意味着,哪怕它们再健康,再长寿,也没有办法自然繁衍后代,这个物种很可能真的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眼前走向终结。它,就是斑鳖——一种曾经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如今比大熊猫还要稀有的淡水巨鳖。
斑鳖,学名斯氏鳖,是全球最大型的淡水鳖之一,成年个体体长可达1米,体重超过100公斤。由于其独特的长鼻子,它也被称为“长鼻巨鳖”。
曾几何时,斑鳖在中国南方的大江大河中广泛分布,尤其是在长江、太湖流域一带,它们更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然而,到了21世纪,科学家才意识到,这种巨大的淡水生物已经濒临灭绝的边缘。
2007年,斑鳖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CR)级别,这是濒危物种的最高警戒等级,意味着如果没有紧急保护,灭绝几乎不可避免。
斑鳖的消失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几个关键因素让它们的种群数量一再锐减。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长江流域的许多湖泊和湿地被填埋、污染,斑鳖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逐渐消失。曾经清澈的江河,如今充满了船舶、工厂排污和过度捕捞的渔网,让斑鳖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劣。
在过去,斑鳖的巨大体型让它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顶级食材”。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吃鳖滋补”的观念盛行,许多斑鳖被捕杀,野生种群几乎被一网打尽。
斑鳖是寿命极长的物种,能活到100岁以上,但它们的繁殖能力极低。野外环境下,雌性斑鳖可能要20年以上才能成熟,而受污染的水体、缺失的产卵沙滩,又进一步降低了它们的生殖成功率。
种种原因叠加,导致斑鳖的种群数量一路下降,到2019年,全球已知的斑鳖仅剩4只——其中2只在中国苏州动物园,一公一母,另外2只在越南。
2019年,科学家们本来对斑鳖的未来仍抱有一线希望。苏州动物园中有一对斑鳖,科学家们试图通过人工授精,让它们繁衍后代。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
在一次精心准备的人工授精手术后,这只唯一已知的雌性斑鳖不幸死亡。尽管科学家尽力挽救,但手术的风险最终还是带走了它。
而随着2023年4月,全球仅剩3只的斑鳖之一在越南死亡,这也意味着:全球已知的斑鳖仅剩下2只,并且它们全是公的!
按理来说,生物的繁衍离不开雌雄个体,如果全球仅存的个体都是公的,那几乎等于给这个物种判了死刑。然而,科学家们并没有放弃,几个可能的方案仍然在研究中:
尽管斑鳖被认为已在野外灭绝,但科学家仍然希望在偏远的水域找到幸存个体。近年来,中国和越南的研究团队都在进行大规模调查,希望能发现尚存的雌性个体。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克隆技术”和“干细胞培育”成为科学界探索的方向。如果能从已死亡的雌性斑鳖体内提取可用的遗传物质,或利用现存个体的基因,科学家可能可以尝试“复活”这个物种。
另一种可能的方法是让斑鳖与其他近亲物种(如中华鳖)进行杂交,培育出携带部分斑鳖基因的“混血”个体,再通过多代回交,让后代逐渐恢复斑鳖的特征。
虽然这些方案听起来像科幻电影,但它们并非完全没有可能。然而,即使这些方法成功,也需要时间、技术和大量资源,而对于只剩下2只个体的斑鳖来说,时间正变得越来越紧迫。
斑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物种的悲剧,它是地球上无数濒危生物的缩影。从长江白鳍豚的消失,到黄胸鹀因盗猎陷入濒危,许多动物都曾经在地球上繁荣昌盛,但由于人类活动,它们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斑鳖的保护失败,是对人类的一次警示:如果不尽早采取行动,更多的物种将步入灭绝的深渊。
或许有一天,科学家真的能用技术拯救斑鳖,让它们重新繁衍生息。但与其寄希望于科技的“亡羊补牢”,我们是否更应该反思:如何保护现存的珍稀物种,让它们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苹果宣布iPhone 16 Pro在京东降价超2000元,国补首次上线多名女性视频,以为只是道德问题
“太解压!”直播给鸡屁股拔毛引万人观看 90后女店主:做特色美食,已用坏5把镊子
印媒:印巴在印控克什米尔首府及周边地区激烈交火,印军启动地对空导弹系统
CCTV-14播出歼-36节目,称是空战规则粉碎机,军事科普从娃娃抓起
唯一正负值为正的勇士球员,库明加18中11砍30分6板3助,正负值+5
谁家的娃这么实诚母亲节接受采访 连爆金句戳中笑点“妈妈喜欢打麻将 喜欢睡懒觉” #小妞一下 #母亲节快乐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