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野生娱乐动物园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物园
提起濒危动物,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但你知道吗?在我国,,甚至有的物种全国仅存最后一只!这些隐形国宝正面临着比大熊猫更严峻的生存危机。
2025年2月18日,中越两国在边境线上签署了一份特殊的保护协议——《中越东黑冠长臂猿联合保护行动计划》。这份协议的签署,让这个全球仅存70余只的极危物种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东黑冠长臂猿主要栖息在中越边境的喀斯特季雨林中,它们以优雅的臂荡方式在树冠间移动,被称为空中舞者。2011年首次跨境保护合作启动时,它们的数量不足40只,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种群数量才实现稳定增长。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孤独的灵长类动物了,每一只都珍贵得像钻石一样。网友自然守护者在社交媒体上这样评论道。确实,相比大熊猫的1800多只野生种群,东黑冠长臂猿的数量简直少得可怜。
2025年4月24日,四川凉山越西县申果庄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有了惊人发现——他们成功观测到了极度濒危的普雄原鲵成体、亚成体及珍贵卵带。
这种外形似蜥非蜥、似鱼非鱼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特有的孑遗物种,仅分布于大凉山极小范围区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等级。它的发现为这一神秘物种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关键数据。
第一次听说这种动物,感觉像是从远古穿越来的!网友生物迷小张在相关新闻下留言道。确实,普雄原鲵的存在让我们得以一窥地球生命演化的奥秘。
2020年11月,重庆市民惊喜地发现,随着红嘴鸥的撤离,另一种珍稀鸟类——中华秋沙鸭开始出现在綦河河畔。这种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珍禽,全球成熟个体仅有2400到4500只。
它们的雄鸟毛色黑白相间,外形上真有大熊猫那味儿!重庆观鸟会会长危骞解释道。中华秋沙鸭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只出现在原生河流、水流湍急且鱼类丰富的区域。
从2012年首次在重庆被记录到开始,这群贵客每年都会如约而至。2025年,它们已经连续12年来重庆越冬,数量从最初的7只增加到了30余只。江津区林业局甚至专门设置了5000平方米人工鱼巢,为它们提供充足的食物。
每年冬天都带孩子去看这些水中熊猫,已经成为我们家的传统了。当地居民郑先生告诉记者。
在湖南莽山深处,生活着一种比大熊猫还要濒危的蛇类——莽山烙铁头蛇。这种蛇
的毒性是普通毒蛇的好几倍,被咬伤后若不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很容易中毒身亡。
令人震惊的是,莽山烙铁头蛇是我国特级保护动物,数量比大熊猫还要稀少。它的发现者陈远辉曾多次被自己发现的这种毒蛇咬伤,甚至因此失去了一节手指,但仍坚持研究保护工作。
这蛇长得太有特点了,头部真像个烙铁!但听说快灭绝了,好可惜...网友蛇类爱好者在论坛上这样写道。
在新疆伊犁的高山地区,生活着一种萌态十足的濒危动物——伊犁鼠兔。这种拥有泰迪熊外表的小动物,目前全球数量不足1000只。
自1983年被发现以来,伊犁鼠兔的数量已经减少了70%。它们对栖息地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正严重威胁着这个可爱物种的生存。
第一次看到伊犁鼠兔的照片就被萌化了!这么可爱的动物要是灭绝了,那真是太遗憾了。网友动物保护志愿者小林在微博上呼吁更多人关注这个物种。
在浙江镇海,有一种名为镇海棘螈的两栖动物,它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与国宝大熊猫同等级别。但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种动物的数量非常稀少。
镇海棘螈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它的减少意味着整个生态系统可能正在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很多两栖动物都是环境晴雨表,它们的消失往往预示着更大的生态危机。环保人士李女士指出。
苏州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生活着全球极危物种——斑鳖。这只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比大熊猫更为珍稀,目前中国境内仅存此一只,全球已知存活个体不足3只,且均为雄性。作为淡水龟鳖类进化的活化石,斑鳖已在地球上生存了2.7亿年,而今却濒临灭绝。它的存在见证着生物演化的奇迹,也警示着生态保护的紧迫。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不实及侵权,联系小编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