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野生娱乐动物园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动物园
4月12日,22万尾子二代中华鲟从宜昌、荆州放归长江。这些中华鲟一部分装上了无线射频识别标记,大规格幼鱼则安装了声呐标记,以定位行踪,监测其入海率及洄游过程,为下一步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荆州拥有483公里长江径流里程,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径流里程最长的城市,坐拥全国一半以上的子一代中华鲟,以及白鱀豚、麋鹿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长江大保护中肩负特殊的责任和使命。
历经数十年保护,位于荆州天鹅洲长江故道的江豚种群从5头增长至101头,成为全球鲸类自然迁地保护的首个成功范例;麋鹿则从64头发展到3800多头,成为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中华鲟宝宝欢腾入江、江豚嬉戏逐浪、麋鹿悠然漫步,已成为长江荆州段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线万尾
走进荆州市中华鲟保护中心,数十个循环水养殖池中,不同规格的中华鲟幼苗成群游弋,工作人员穿行其中,观察、记录着每一个细节。
“哇,江豚好可爱呀!”来自石首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刚进入长江江豚苑,就有几只江豚从水中冒了出来。
为了守护江豚,1992年,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荆州石首市成立,是国内首个鲸类动物迁地保护区。1990年从长江捕获的5头江豚放入天鹅洲长江故道后,经过30年自然繁殖,2021年普查时发现江豚数量达到101头,并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2023年4月,江豚“放放”和“闺闺”被放归长江石首段水域,这是迁地保护的长江江豚被首次放归长江。目前,保护区已逐步形成全国迁地保护种群种质基因库、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种源输出基地,为江豚的保护和繁衍提供有力保障。
“之前多次来石首想一睹野生麋鹿的风采,未能如愿,这次终于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了!”3月22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来自武汉的李女士带着家人来到石首天鹅洲麋鹿苑参观。
随着麋鹿种群不断壮大,原有栖息地难以满足其生存需求。“原本保护区土地只能承载约1000头麋鹿生活,现在麋鹿数量已经严重超载。”在麋鹿保护区工作多年的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蔡家奇表示,开放保护区就是解决麋鹿生活拥挤的办法之一,不仅能“迫使”躺在原地不动的麋鹿群动起来,还可以大规模开展周边湿地、森林等的维护工作。同时,开放保护区能为当地带来生态旅游价值、拉动经济发展,为周边居民创造就业机会。
“现在,江豚和麋鹿保护区创新共建共管模式已经正式开始运行。”蔡家奇介绍,石首两大保护区与湖北文旅集团合作开发三大功能区:科普宣教区通过全息投影讲述麋鹿复兴故事;湿地体验区开展观鸟、自然笔记等活动;麋鹿观赏区设置隐蔽式观鹿台。通过打造“江豚研学+麋鹿科普+湿地观光”旅游环线万人次,其中研学团队占比33%,带动周边农家乐收入增长40%。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